我们常说,“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无法避免与失败正面打交道。即便是看似十拿九稳的事情,也有可能因为一星点儿小差池而“阴沟里翻船”。既然失败是我们无法躲避的,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失败呢?
面对失败,我常常对身边的朋友说“一切只关乎成长”。说到底,失败也好、成功也罢,我们得知道如何从中吸取教训、萃取经验,把经历变成能够在未来成就自我、指导他人,让自己能够更上一个台阶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有能把如何从经历中萃取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变成自己日常的工作思维、管理工具。
下面借助部分网上的经验,做以下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面对失败的心态
失败,并不能够完全代表员工能力差。《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若想成就一番事业或者说想要让事情取得成功,必须要多方面考虑影响致胜的因素。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视“失败”为常态,而是想说,“失败”常有,但是我们要从失败中找到“如何能够成功的良方”,这样才能使“失败”有价值、有意义。
换一个角度来看,失败不就是让人的能力变得更加可靠的要素嘛!诸事顺利才显得反常,失败代表我们还有很多成长的机会。
二、面对失败的行动
事情已经发生,无论如何懊恼、责备都无济于事。这个时候,不如停下脚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带领团队进行开放式的良性讨论,借由经验分享,避免团队重蹈覆辙。也借用这一关键时刻培养团队如何能够快速从失败中修正心态的习惯。
需要强调的是,开展讨论绝对不可以公审他人的失败。我们所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为了公审他人、公审自己,而是有步骤、有流程、有目的的通过回顾目标、回顾举措、对比差距、总结得失的过程。通过回顾目标并总结为了实现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来分析行动对目标达成的影响;通过目标与结果的对比,进一步分析举措的有效性、完整性、风险性,推演出如果再来一次会怎么做等一些列的预演并判断预演的可行性?同时,把过程中的一些优秀的行动举措,进行复制和联想,归类到未来的某些具体的工作场景。
比如,我们常常会问:
1)回顾目标:当时的目标有哪些?
2)回顾结果:结果如何?
3)回顾举措:
我们为了达成目标都采取了哪些行动?哪些行动是有意义的?为什么?哪些行动是无异议的?为什么? 还有哪些需要做但没做的方法、举措?如果要做,需要怎么做?这些方法、举措是否足够支持到目标的达成?还有哪些风险?
4)经验提炼:哪些行动、经验可以被复用?具体的复用场景是?
由此不断地讨论,就像沙盘演练,把一个人的经历,变成了集体的经验。